纪录片配音系统知识
什么是纪录片配音?
纪录片配音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通过录音方式录制出来。
在电视纪录片配音需要掌握的配音技巧?
电视纪录片配音需要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内部、外部的运用技巧,使语言和纪录片配合的更加贴切,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而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纪录片配音注意事项:
1.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纪录片听起来是朴实无华的,但这不是说纪录片没有自己的节奏和情感。因为纪录片所涉及的内容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涌现的不平凡的画面。在进行纪录片配音时要能够做到把握整体的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行朗读。
2.要了解主题和内容
纪录片的主题一般是比较容易去理解的,但是难点在于不同的片段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因为画面的转变是很快的,要能够将内容快速进行串联,而且在纪录片中会出现一些专业名词,在配音前需要提前进行,做好功课。
大型纪录片的备稿工作:
一部纪录片为了完整的记录整件事儿,可能会牵涉到过去未来,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画面很多时候也是做不到的。
为了能让观众了解节目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传播者的作用,纪录片配音承担非常重要的职责。首先了解纪录片备稿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了解拿到手的解说词,需要从每局每段逐步扩散到整体。
第二步,要去了解整体视频画面的创意。
第三步,再回到原解说词,从整体去分析每一个段落。由此形成一个闭环。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也是在配音之前,就准备好了视频的画面和解说稿,严格按照纪录片的备稿顺序进行备稿的。
科教纪录片:
科教纪录片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教育,如科技、卫生、文体、生活等。科教纪录片用动画、特技等超现实手法和电影中人物的实际操作演练,将需要说明、表现的各种事物和需要阐明的道理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科教纪录片配音要求语言朴实平实,不能过于高扬,过于飘浮,语速过快,要让人听得明白,听得明白,听得过瘾。同时,解说也不需要太多的感情色彩,而是要有耐心,要有积极性。
政论纪录片:
政论纪录片常以某一现象,某一观点,某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热点为内容进行讨论。创作者观点清晰,见解独到,并将此集中在解说词的相对完备上。
政论记录片的配音要求是吐字要多饱满,声气要强,声音要用实声,节奏要多凝重,也要高亢一些。
风情纪录片:
风土人情纪录片为了满足人们猎奇、欣赏和拓展视野的目的,往往会将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或风景美景展现出来,兼具观赏性和知识性。风情片主要是画面语言来表现景物,大部分的解说都是起辅助作用的。
风情片配音要求吐字轻柔悠长,声音轻灵优美柔和,多以舒缓轻快的节奏演绎纪录片的配音。配音要特别注重突出解说语言的音乐美感,以求与优美、明快的画面和音乐相融合、协调。